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区块链如何确定区块有效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区块链中如何验证下一个区块的有效性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区块链是什么含义?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扩展资料:
区块链的类型
1、公有区块链
公有区块链(PublicBlockChains)是指:世界上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且交易能够获得该区块链的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
公有区块链是最早的区块链,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区块链,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均基于公有区块链,世界上有且仅有一条该币种对应的区块链。
2、联合(行业)区块链
行业区块链(ConsortiumBlockChains):由某个群体内部指定多个预选的节点为记账人,每个块的生成由所有的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
但不过问记账过程(本质上还是托管记账,只是变成分布式记账,预选节点的多少,如何决定每个块的记账者成为该区块链的主要风险点),其他任何人可以通过该区块链开放的API进行限定查询 。
3、私有区块链
私有区块链(PrivateBlockChains):仅仅使用区块链的总账技术进行记账,可以是一个公司,也可以是个人,独享该区块链的写入权限,本链与其他的分布式存储方案没有太大区别。
传统金融都是想实验尝试私有区块链,而公链的应用例如bitcoin已经工业化,私链的应用产品还在摸索当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块链
如何区分区块链中每个区块的有效性
在《图说区块链》一书中,有这么一段:
我们以比特币为例,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第五小节中是这样说的,执行比特币网路的步骤如下:
新的交易向全网进行广播;
每一个节点都将收到的交易讯息纳入一个区块中;
每个节点都尝试在自己的区块中找到一个具有足够难度的工作量证明;
当一个节点找到了一个工作量证明,它就像全网进行广播;
当包含在该区块中的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且之前未存在过的,其他节点才认同该区块的有效性;
其他节点表示是他们接受该区块,而接受的方法则是跟随在该区块的末尾,制造型的区块以延长该链条,并将该区块的随机散列值视为新区块的随机散列值。
其中第5点“且之前未存在过的”,这个不明白。其他节点是如何验证该区块中的所有交易是之前未存在过的呢?难道要逐一提取该区块中的每笔交易,然后在整个区块链中逐一比对链中的所有交易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很费时间?
区块链技术中的区块是什么?
区块就是很多交易数据的集合,它被标记上时间戳和之前一个区块的独特标记。有效的区块获得全网络的共识认可以后会被追加到主区块链中。区块链是有包含交易信息的区块从后向前有序链接起来的数据结构。
区块链由一串使用密码学算法产生的区块连接而成。每一个区块上写满了交易记录,区块按顺序相连形成链状结构,也就是区块链大账本。以比特币为例,矿工在生成新区块时,需要根据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新交易区块和随机数,来计算新的哈希值和随机数。
扩展资料:
每一个区块都是在前一个区块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的,该机制保证了区块链数据的唯一性。因为交易记录细微的变化也会彻底改变哈希值的结果。
所以矿工在进行算力竞争的时候无法作弊,每个矿工都必须等前一个区块生成之后才能根据前一个区块的数据开始计算符合条件的随机数,保证了挖矿的公平性。
【科普】如何选择区块链的最长链
本文由币车HIT( biche.yaofache.com )大V养成计划支持。
基于逐利,节点就会自发区块链如何确定区块有效的遵守协议。共识就是数以万计区块链如何确定区块有效的独立节点遵守了简单的规则(通过异步交互)自发形成的。
比特币没有中心机构,几乎所有的完整节点都有一份公共总帐本,那么大家如何达成共识:确认哪一份才是公认权威的总账本呢?
为什么要遵守协议
这其实是一个经济问题,在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一个节点工作量只有在其他的节点认同其是有效的(打包的新区块,其他的节点只有验证通过才会加入到区块链中,并在网络上传播),才能够过得收益, 而只有遵守规则才会得到其他的节点认同。 因此,基于逐利,节点就会自发的遵守协议。共识就是数以万计的独立节点遵守了简单的规则(通过异步交互)自发形成的。
去中心化共识
实际上,比特币的共识由所有节点的4个独立过程相互作用而产生:
每个节点(挖矿节点)依据标准对每个交易进行独立验证区块链如何确定区块有效;挖矿节点通过完成工作量证明,将交易记录独立打包进新区块;每个节点独立的对新区块进行校验并组装进区块链;每个节点对区块链进行独立选择,在工作量证明机制下选择累计工作量最大的区块链;共识最终目的是保证比特币不停的在工作量最大的区块链上运转,工作量最大的区块链就是权威的公共总帐本。
最长链的选择
先来一个定义,把累计了最多难度的区块链。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包含最多区块的那个链称为主链
每一个(挖矿)节点总是选择并尝试延长主链。
分叉
当有两名矿工在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证明解,便立即传播自己的“获胜”区块到网络中,先是传播给邻近的节点而后传播到整个网络。每个收到有效区块的节点都会将其并入并延长区块链。 当这个两个区块传播时,一些节点首先收到#3458A, 一些节点首先收到#3458B,这两个候选区块(通常这两个候选区块会包含几乎相同的交易)都是主链的延伸,分叉就会产生,这时分叉出有竞争关系的两条链。两个块都收到的节点,会把其中有更多工作量的一条会继续作为主链,另一条作为备用链保存(保存是因为备用链将来可能会超过主链难度称为新主链)。
分叉解决
收到#3458A的(挖矿)节点,会立刻以这个区块为父区块来产生新的候选区块,并尝试寻找这个候选区块的工作量证明解。同样地,接受#3458B区块的节点会以这个区块为链的顶点开始生成新块,延长这个链(下面称为B链)。 当原本以#3458A为父区块求解的节点在收到#3458B, #3459B之后,会立刻将B链作为主链(因为#3458A为顶点的链已经不是最长链了)继续挖矿。节点也有可能先收到#3459B,再收到#3458B,收到#3459B时,会被认为是“孤块“(因为还找不到#3459B的父块#3458B)保存在孤块池中,一旦收到父块#3458B时,节点就会将孤块从孤块池中取出,并且连接到它的父区块,让它作为区块链的一部分。
比特币将区块间隔设计为10分钟,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确认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间作出的妥协。更短的区块产生间隔会让交易确认更快地完成,也会导致更加频繁地区块链分叉。与之相对地,长的间隔会减少分叉数量,却会导致更长的确认时间。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区块链如何确定区块有效和区块链中如何验证下一个区块的有效性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区块链如何确定区块有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