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成虫_蛴螬成虫的功效与作用

小鼎阳 185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蛴螬成虫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蛴螬成虫的功效与作用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蛴螬的发生规律

东北大黑鳃金龟在北方多为2年发生1代。幼虫和成虫在55~150厘米无冻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成虫开始出土蛴螬成虫,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出土、取食、交配活动盛期。卵多散产在寄主根际周围松软潮湿的土壤内蛴螬成虫,以水浇地居多。每雌产卵100粒左右。初孵幼虫先取食土中腐殖质蛴螬成虫,后为害蔬菜地下部分,立秋时进入三龄盛期,秋末冬初地温下降后下移越冬。翌年4月中旬形成春季为害高峰,夏季高温时则下移筑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虫多在原地越冬。

暗黑鳃金龟在华北、华东等地年发生1代。以三龄幼虫在30厘米以下土层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于春末夏初化蛹。

6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并大量出土,随即进行交配,进入产卵盛期。当年孵化的一龄幼虫在8~9月形成严重为害。

黑绒金龟在华北、西北等地区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出土活动为害,具雨后出土习性,4月末至6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飞翔力强,喜食蔬菜苗期叶片。卵产于10~20厘米表土层,幼虫为害作物幼根一般不重。

8月至10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8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在原土室内越冬。

铜绿丽金龟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30~60厘米土层越冬。幼虫活动为害期从3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通常春秋季为害较重。

蛴螬的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趋粪性和喜湿性。白天潜伏在土中,黄昏后出土活动,咬食叶片并交尾产卵。三龄期以后幼虫暴食,往往把根茎部咬断吃光后再转移为害。新菜区前茬种植豆类、花生、薯类及玉米,蛴螬密度一般较高,施用未腐熟肥料,受害较重。地温14~22℃,土壤含水量10%~20%,小雨连绵,为害加重。

蛴螬怎么变为成虫的?

蛴螬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年发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一般1年1代,或2~3年1代,长的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2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1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几十厘米处的土层中越冬。第二年春始见成虫。雌虫一般在交尾后10~25天产卵,卵多产在寄主根际周围松软潮湿的土壤表层,每雌可产卵百粒左右。卵期一般10余天。初孵幼虫先取食土中腐殖质,以后取食芦笋地下部分,3龄盛期食量最大,为害最重。秋末冬初下移越冬,并在翌年4月上中旬形成春季为害高峰。夏季高温时则下移筑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虫大多在原地越冬。

地老虎和蛴螬的区别,蛴螬的成虫是什么

1、科属区别:地老虎和蛴螬所属的科目不同,地老虎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蛴螬是鞘翅目昆虫的幼虫。2、形态区别:地老虎身体颜色偏深,身上有深浅不一的棕黑色条纹,蛴螬身体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蛴螬的个头是比地老虎要大的。蛴螬的成虫是金龟子或金龟甲,俗称鸡乸虫,植食性的蛴螬危害极为广泛,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喜欢吃刚播种的种子,幼苗等。

一、地老虎和蛴螬的区别

1、地老虎和蛴螬的科目不同,地老虎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夜蛾科,蛴螬是鞘翅目昆虫的幼虫,金龟总科。

2、地老虎的体色呈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有纵横的棕黑色条纹,蛴螬体色呈白色或淡黄色,只有头部是褐色的。

3、蛴螬的体型要比地老虎要粗,个头比地老虎要大,头身比也比地老虎要大。

4、蛴螬的胸部只有3对有膝的足,地老虎没有;地老虎除了靠近头有3对足,还有一排“伪足”。

二、蛴螬的成虫是什么

1、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成虫是金龟子或金龟甲。

2、蛴螬是一种害虫,危害植物和蔬菜瓜果。

3、蛴螬按照食习性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

4、植食性蛴螬的危害极为广泛,喜欢吃刚播种的种子,幼苗,根茎等,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

5、某些种类的蛴螬可以入药,对人体有益。

三、地老虎如何防治

1、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翻耕田地,做好田地间的清洁卫生,能有效减少幼虫。

2、用稻草或者麦秆扎成把,下插竹竿在田间引诱成虫产卵,隔五天更换一次,将换下的草把烧毁。

3、用辛硫磷乳油拌细砂土,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药土, 并随即覆土。

4、可用敌敌畏或辛硫磷兑水灌根。

四、蛴螬如何防治

1、合理施肥,农家肥应充分腐熟,防止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防治招引成虫产卵。

2、秋冬翻耕田间,可以把在底下过冬的幼虫翻上地表风干,冻死。

3、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到250克,加10的水倍后和25到30千克细土拌匀制成毒土,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之后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

4、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到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除了消杀蛴螬外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5、可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

蛴螬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蛴螬的形态特征蛴螬成虫:成虫蛴螬成虫:体长19~21毫米,宽10~11.3毫米,触角背面铜绿色,有金属光泽。翅鞘两侧具有不明显纵胁4条,臂板三角形,黄褐色,基部有一倒正三角形大黑斑,两侧各有一小椭圆形黑斑。

卵:初产乳白色,椭圆形,孵化前呈圆形,卵壳表面光滑。

幼虫:3龄幼虫体长30~33毫米,头宽4.9~5.3毫米,头黄褐色,胴体乳白色,头部前顶刚毛每侧6~8根排成一纵列。

蛹:体长约18~22毫米,宽9.6~10.3毫米,体稍弯曲。

蛴螬的成虫是什么,求图详解

蛴螬的成虫是金龟子。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

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发生规律:

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

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扩展资料

1、危害具体表现:

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蛴螬咬食幼苗嫩茎,薯芋类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

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2、防治办法

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

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

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薯类、玉米或与之套作的菜田,蛴螬发生较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并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耐害力,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可减轻其对蔬菜的为害。

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人工捕杀: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辛硫磷、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具体操作是将药液均匀喷洒于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3~4小时,其间翻动1~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

或每667平方米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150克,对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内,覆一层细土后播种。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蛴螬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蛴螬成虫和蛴螬成虫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蛴螬成虫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