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_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小鼎阳 107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农村有一种野草叫做七寸金,这种野草有什么作用?

七寸金是藤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常年生长在草原、沟渠、田野。七寸金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真名是白花蛇舌草,最短2厘米,最高45厘米。它的茎从基部长出来,然后分开,有时斜长,有时匍匐。叶片相对,叶片宽度小到1厘米左右,叶片长度小于2厘米。这种杂草在许多植物中很容易被忽视。白花蛇舌草是治疗急性肝炎的良药,给广大肝炎患者带来福音,换句话说,是饮酒者的福音。地耳草在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我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野草,在我国广大地区都有分布。地耳草的生命力很顽强,很适应很多种环境,农村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在水边、山坡上、路边,甚至在许多田野里都有它的存在。

许多患有急性肝炎的人,只要把这种草药作为药物,服用几个疗程,就可以根治肝炎,恢复健康。所以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它成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了当时人们救命的良药。白花蛇舌草除了治疗肝炎之外,对很多饮酒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是解决肝炎的良药。喝太多的酒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即使是能喝多的人,有时也会威胁生命。此时需要一种解酒药,白花蛇舌草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佳选择。只要服用一点,就能有极好的解酒效果。它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分药》讲的是“解蛇毒”,解毒作用也作用于火毒、疔疮等;当然,适量外敷伤口,消肿的效果是有体现的,用于跌打损伤;对湿热黄疸也有效。白花蛇舌草有很多别名,如天仙子、香草、大米草等。它在中国几乎所有省份都广泛分布,所以这种杂草很常见,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它。白花蛇舌草这种植物又矮又瘦,但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你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所欺骗。这是一种用处不大的草。当人们长期饮酒后患肝炎时,只需用几剂白花蛇舌草作为药物。夏季采收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疗肝炎、跌打损伤。

田基黄的功效与作用_田基黄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等,要更多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田基黄简介 田基黄图片 田基黄的与 田基黄的药用附方 田基黄的

田基黄简介

田基黄,中药名,为籐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全草长10-40cm。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完整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具细小透明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气无,味微苦。以色黄绿,带花者为佳。

田基黄图片

田基黄的功效与作用

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1、《纲目》:治蛇虺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

2、《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消肿毒。

3、《岭南采药录》:治鱼口便毒,跌打伤瘀痛,恶疮,火疮,捣敷之。

4、《中国药植志》:治血吸虫腹水。

5、《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6、《陆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儿惊风,双单乳蛾,漆疮,外伤出血,皮肤疥癣,蛇蜂蝎伤。

7、《南宁市药物志》:消肿解毒。治疳积和疔疮初起。

8、《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风湿性,头晕。

田基黄的药用价值

【药名】田基黄

【别名】地耳草、黄花草、雀舌草、禾霞气。

【入药部位】籐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干燥全草。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肺,肝,胃经。

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炮制方法】拣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1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禁用。

田基黄的药用附方

1、治毒蛇咬伤:鲜田基黄一、二两,捣烂绞汁,加甜酒一两调服,服后盖被入睡,以便出微汗。毒重的-天服两次。并用捣烂的鲜田基黄敷于伤口周围。(《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2、治疗疮,一切阳性肿毒:鲜田基黄适量,加食盐数粒同捣烂,敷患处,有黄水渗出,渐愈。(《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3、治乳腺炎:鲜田基黄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4、治喉蛾:鲜田基黄如鸡蛋大一团,放在瓷碗内,加好烧酒三两,同擂极烂,绞取药汁,分三次口含,每次含约一、二十分钟吐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5、治跌打扭伤肿痛:田基黄一斤,清水三斤,煎剩一斤半过滤,将渣加水三厅再煎成一半,然后将两次滤液混合在一起,用慢火浓缩成一斤,装瓶备用。用时以药棉放在药液中浸透,取出贴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6、治黄疸,水肿,小便不利:田基黄一两,白茅根一两。水煎,分二次用白糖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7、治湿热泄泻:田基黄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8、治痢疾:生田基黄二两,水煎和黄糖服。(《岭南草药志》)

9、治急性中耳炎:田基黄擂烂绞汁,和酒少许滴耳。(《岭南草药志》)

10、治晚期血吸虫腹水、肾炎水肿:田基黄一至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田基黄粥

材料:田基黄30克,米100克,糖20克。

做法:把田基黄洗净,切成5厘米长的段;大米淘洗干净。把大米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置武火烧沸,文火炖煮后,加入田基黄、白糖,再用文火煮1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用于毒性肝炎患者。

2、田基黄蜜枣煲猪肝

材料:田基黄30克,蜜枣7个,猪肝100克;清水适量。

做法:锅内放适量清水,加入田基黄、蜜枣煮;去渣,再放入猪肝煲熟。

功效:田基黄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消肿散瘀;蜜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猪肝养血、补肝、明目。三者合用;散瘀解毒,扶正护肝。

应用:适宜急患者服用。

田基黄的

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潮湿的沟边、河滩湿地易生长。怕旱,耐寒,耐涝。以疏松肥沃的粘壤土栽培为宜。

2、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4-5月挖掘老株丛,分成几小株丛,按行株距15cm×8cm开穴栽种。可扦插繁殖;将茎枝剪下,扦插于苗床,床土经常保持湿润,约经10d左右即能生根。翌年移栽。

3、田间管理

幼苗期注意松土除草。栽种后施1次稀人粪尿;夏季收获后追施1次畜粪或硫酸铵、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干旱季要灌从,经济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长。

以上就是一些田基黄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田基黄的功效与作用】、【田基黄的药用价值】、【】、【】、【田基黄的食用方法】

四川斑鸠窝草有叫什么

四川斑鸠窝草又叫田基黄草。田基黄草又称地耳草、斑鸠窝等,是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具有清利湿热、散瘀消肿的功效。

斑鸠窝草,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干燥全草。味甘、微苦,药性凉。归胆、肝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产自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35厘米,全株无毛。须根细。茎丛生,稍铺散,上升,多分枝。叶无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到20毫米,宽2到4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半抱茎,边缘软骨质,呈微波状,基部具疏缘毛,两面微显粉绿色。

聚伞花序通常具3之5花,顶生或花单生叶腋;花梗细,长5到20毫米,无毛,果时稍下弯,基部有时具2披针形苞片,萼片5,披针形,长2,4毫米,宽1毫米,顶端渐尖,边缘膜质,中脉明显,无毛,花瓣5,白色,短于萼片或近等长,2深裂几达基部。

裂片条形,钝头,雄蕊5,有时6之7,微短于花瓣,子房卵形,花柱3有时为2,短线形。蒴果卵圆形,与宿存萼等长或稍长,6齿裂,含多数种子;种子肾脏形,微扁,褐色,具皱纹状凸起。

地耳草在药典中叫什么?

【别名】田基黄,田基王,水榴子,香草,斑鸠窝,雀舌草,蛇喳口,蛇细草,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刘寄奴,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雷公箭,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黄花仔,禾霞气,耳挖草,小田基黄,黄花草,对叶草。

【商品名】地耳草,田基黄。以植株完整、肥壮、干燥无泥土者为佳。

【处方名】田基黄,地耳草。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治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泻痢,小儿惊风,疳积。

这种草的学名叫什么,茎有白汁,有啥功效?

这种草叫地耳草。

其他名称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田基黄(《生草药性备要》)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水榴子、香草(《质问本草》),斑鸠窝、雀舌草(《植物名实图考》),

地耳草

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类草药性》),七寸金、一条香(《福建民间草药》),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江西民间草药》),刘寄奴(《四川中药志》),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湖南药物志》),雷公箭(《贵州植药调查》),降龙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黄花仔、禾霞气(《广东中草药》),耳挖草、小田基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编辑本段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的全草。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

地耳草

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 生于山野及较潮湿的地方。分布编辑本段药材

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

地耳草

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 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 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 气微,味淡。 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内酯(香豆精)、鞣质、蒽醌、氨基酸、酚类。 【性味】苦甘,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甜,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功用主治-地耳草的功效】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②《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③《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④《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地耳草

⑥《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 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大剂可3~4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编辑本段选方

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每天一剂。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痧症吐泻:地耳草一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③治痢疾:地耳草五钱,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 (《江西民间草药》)④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一两,水煎服。 疳积泻加鸡肝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 或干草五钱,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⑥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 (《湖南药物志》)⑦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 (《江西民间草药》)⑧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 (《湖南药物志》)⑨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⑩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 水、酒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编辑本段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②《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地耳草

③《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④《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⑥《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用干草制成浓煎剂,成人每日用生药1.5两,小儿1岁以下3钱,1~3岁5钱,3~7岁8钱,7~10岁1两,10~13岁1两2钱。煎液加糖分2次口服,连用20天。 治疗成人急性传染性肝炎91例,达到治愈标准者61例;治疗小儿黄痘型传染性肝炎21例,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尿现象,凡有发热的病例均在1周内退热,呕吐、厌食等症状的消退较满意,约一半病例在10天内黄疸消退,但肝功能检查的改变不大,肝肿回缩亦不够理想。治疗中未发现副作用。 曾用全草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治疗儿童急性传染性肝炎100例,每日1次肌肉注射2毫升,14天为一疗程,必要时用2个疗程。结果显效95例,好转2例,无效3例;对81例迁延性肝炎及15例慢性肝炎,每次肌注2毫升,每日2次,辅以维生素乙、丙,有效率约70%。田基黄注射液对肝炎的各种症状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注射处有局部疼痛,无其他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伤寒及副伤寒取干草1~5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合并,分3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44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有效。体温于1~14天降至正常,平均退热天数为7.2天。虽然效果较氯(合)霉素对照组稍逊一筹,但药用量安全度较大,未见不良反应。 ③防治感冒预防用干草5钱,水煎2次,混匀,2次分服,连服6天。共观察150人,结果发病12例,发病率占8%;而对照组250人中发病者有60人,发病率达24%。且地耳草组从服药第2天后发病率就逐天下降,无副作用。另外治疗10例现症感冒病人,也有一定效果。 ④治疗痈、疖及其他皮下化脓性感染取新鲜全草3斤洗净,加水10升,煮沸浓缩至3升,过滤,加防腐剂,高压蒸气消毒备用。用于清洁感染创口,浸纱布条填塞引流或湿敷,有一定效果。编辑本段茵陈蒿、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鉴别

皆性寒凉,均能清热除湿退黄,都可用治湿热黄疸,同为常用的利湿退黄药。不同之处在于: 药物 鉴别要点

茵陈蒿 苦泄下降,清利湿热、退黄疸的力量强,为治黄疸之要药。同时,取其清利湿热之功,也可用治湿疹,湿疮瘙痒等症。

金钱草 善于利水通淋,排石,为治结石病之要药,并能解毒消肿,又常用于热淋,石淋,砂淋,肝胆结石,以及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

虎杖 善于利水通淋,排石,为治结石病之要药,并能解毒消肿,又常用于热淋,石淋,砂淋,肝胆结石,以及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

地耳草 又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也可用治肺痈,肠痈,湿疹,以及跌打损伤等证。

垂盆草 则又能清热解毒,还可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证。

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_地耳草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草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地耳草图片 地耳草的与 地耳草的药用附方 地耳草的

地耳草简介

地耳草为籐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晒干。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

地耳草图片

地耳草的与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1、《生草药性备要》:治酒,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2、《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3、《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4、《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5、《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6、《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药名】地耳草

【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

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乾,切碎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鲜用1~2两,干用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地耳草的药用附方

1、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每天一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痧症吐泻:地耳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痢疾:地耳草五钱,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

4、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一两,水煎服。疳积泻加鸡肝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或干草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6、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7、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江西民间草药》)

8、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9、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10、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水、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地耳草的

1、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用干草制成浓煎剂,成人每日用生药1.5两,小儿1岁以下3钱,1~3岁5钱,3~7岁8钱,7~10岁1两,10~13岁1两2钱。煎液加糖分2次口服,连用20天。治疗成人急性传染性肝炎91例,达到治愈标准者61例;治疗小儿黄痘型传染性肝炎21例,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尿现象,凡有发热的例均在1周内退热,呕吐、厌食等症状的消退较满意,约一半病例在10天内黄疸消退,但肝功能检查的改变不大,肝肿回缩亦不够理想。治疗中未发现副。

2、治疗伤寒及副伤寒

取干草1~5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合并,分3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44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有效。体温于1~14天降至正常,平均退热天数为7.2天。虽然效果较氯(合)霉素对照组稍逊一筹,但药用量安全度较大,未见不良反应。

3、防治感冒

预防用干草5钱,水煎2次,混匀,2次分服,连服6天。共观察150人,结果发病12例,占8%;而对照组250人中发病者有60人,达24%。且地耳草组从服药第2天后就逐天下降,。另外治疗10例现症感冒病人,也有一定效果。

4、治疗痈、疖皮下化脓性感染

取新鲜全草3斤洗净,加水10升,煮沸浓缩至3升,过滤,加防腐剂,高压蒸气消毒备用。用于清洁感染创口,浸纱布条填塞引流或湿敷,有一定效果。

地耳草的副作用

不可久服,否则有损阳气,对于肠胃也有一定的损伤。

以上就是一些地耳草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地耳草的与作用】、【地耳草的药用价值】、【】、【】、【地耳草的副作用】

关于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和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