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蜈蚣草,以及蜈蚣草能净化水质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蜈蚣草是什么植物
蜈蚣草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的蕨类植物。
植株高可达150厘米。根状茎直立,短而粗健,木质,密蓬松的黄褐色鳞片。叶簇生;柄坚硬,深禾秆色至浅褐色,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一回羽状。
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形,互生或有时近对生,中部羽片最长,狭线形,不育的叶缘有微细而均匀的密锯齿,几乎全部羽片均能育。
蜈蚣草的介绍
广布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以秦岭南坡为其在中国分布的北方界线。北起陕西、甘肃东南部及河南西南部,东自浙江,经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西达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南到广西、广东及台湾。生钙质土或石灰岩上。
该种从不生长在酸性土壤上,为钙质土及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其生长地土壤的pH为7.0-8.0。
叶簇生;柄坚硬,长10-30厘米或更长,基部粗3-4毫米,深禾秆色至浅褐色,幼时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以后渐变稀疏;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0-90厘米或更长,宽5-25厘米或更宽,一回羽状。
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形,侧生羽多数(可达40对),互生或有时近对生,下部羽片较疏离,相距3-4厘米,斜展,无柄,不与叶轴合生,向下羽片逐渐缩短,基部羽片仅为耳形,中部羽片最长,狭线形,长6-15厘米宽5-10毫米。
蜈蚣草要怎么繁殖?
蜈蚣草系蕨类植物,不开花,不结实,因而无法用种子繁殖。那么它怎样繁衍后代呢?其繁殖器官是叶背面的孢子囊群。它们整齐地排在小叶片中脉的两侧,呈褐色颗粒状,具肾形的孢子囊盖,内含卵圆形的孢子,粉状,熟后自动脱落,繁衍后代。可收集成熟的孢子种植。家庭养植常用的方法是分株,这种方法具有成形快,操作简便的特点。
蜈蚣草别名肾蕨,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直立生长的地下块茎,其上密生棕色鳞片,由块茎的主轴上抽生匍匐茎,匍匐茎在土壤表层横生并能长出分枝,在分枝上又能形成新的块茎,使植株不断扩大。羽状叶从块茎主轴上抽生,呈披针形。
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不耐寒,也怕暑热。3~9月份的生长适温是18~26℃,9月至翌年3月份的生长适温是12~18℃,能忍耐短时间2~3℃的绝对低温,怕阳光暴晒,但也不能常年蔽荫,春、夏、秋三季在疏荫下生长良好,喜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不耐旱,较耐水湿,耐肥力强。
蜈蚣草抽生地下匍匐茎的能力较强,盆土用泥炭、腐叶和面沙各1/3混合,家庭陈设最大栽入“坯子盆”内。翻盆时如不分株,应将一部分外围须根剪掉,同时剪掉老叶,使植株彻底更新。空气湿度要大,防止暴晒,也不能全部蔽荫,夏季要防暑降温,否则小叶会大量脱落。盆土应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经常向空中和地面喷水。春、秋两季各追施2~3次液肥。10月上旬应移入中温温室或有供暖设备的室内,冬季要多见阳光,少浇水,不要追肥。
蜈蚣草的羽状复叶奇特美丽;四季常青,又较耐阴,是深受欢迎的室内观叶植物之一。
蜈蚣草的叶片水养耐久,是插花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配叶植物。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把蜈蚣草的叶片加工成翠绿的干叶,供插花长期使用。
蜈蚣草水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殖方法:放上底沙不留间隙,再加上水就行,水草的适应能力很强的。要注意水温,水质,施肥。
蜈蚣草是一种常见的水草,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还能释放氧气,因此无论是鱼缸还是草缸里都很适合饲养。这种水草高度在40-100厘米之间,茎比较细长,而且分枝很多,适合放在向阳的地方,喜欢温暖的环境,比较怕冷,温度最好控制在15-27℃之间。
1、水温:水温尽量保持在20到28度,温度过高容易死亡。
2、水质:注意盐度不宜过高,水体的pH控制在6.5到7.5之间。
3、施肥:采用底肥或者定期添加液肥,缺乏肥料和微量元素会导致水草的萎缩、黄化、溶叶等情况。
蜈蚣草是什么:
多年生草本,属蕨类植物门,喜温暖潮润半阴环境,高1.3-2m。根茎短,披线状披针形,鳞褐色,具网状中柱。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cm,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有叶柄和羽轴,呈线形;叶矩形至披针状,长10~100cm,叶柄呈褐色,叶柄状,叶状,叶柄为披针形,胞囊呈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呈黄褐色。
蜈蚣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蜈蚣草能净化水质吗、蜈蚣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蜈蚣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