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茵陈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茵陈是什么中药别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茵陈在农村叫什么名字?
茵陈在农村叫“白蒿”。茵陈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
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250px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生理特性
1、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62.5px,直径0.1~5px,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75px,宽约25px;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2、花茵陈: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2500px,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
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茵陈,性味苦、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其功效和作用是清热利湿、退黄疸。茵陈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胆红素的排出量。茵陈有清热利尿、降血压、降血脂作用。茵陈对肝炎病毒、流感病毒、人型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茵陈苦寒降泄,偏于退黄、利水、利肝作用。
茵陈是什么药?主要功效是啥?
1.保肝利胆功效:茵陈具有促进肝脏排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可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2.降压功效:茵陈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血压,可有效防治高血压。3.降血脂功效:茵陈还可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胆固醇含量,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可有效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症状。
茵陈是什么植物 茵陈属于什么植物
1、茵陈也就是白蒿、蛇蒿草、龙蒿草,它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2、目前,在世界上多个地区都有普遍茵陈是什么的栽培,其中在茵陈是什么我国主要是分布在西北地区和蒙古。它适合在比较温暖,并且阳光照射充足茵陈是什么的地方生长,植株叶片具有香味,还带有一些茴香味,可以在每年茵陈是什么的7月份收获。
茵陈有什么作用?
茵陈属于利湿退黄药,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可以治疗黄疸,尤其是湿热黄疸。另外有解毒疗疮的作用,可以治疗湿疹瘙痒。
茵陈是什么意思
茵陈,别名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白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购及使用。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鲜茎叶含油0.07-0.2%,干茎叶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计)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计)约含7%,除供调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主要功效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茵陈是什么和茵陈是什么中药别名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茵陈是什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