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资料_竹子资料两百字

小鼎阳 169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竹子资料,以及竹子资料两百字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谁知道一些竹子的资料?

分类: 教育/科学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就竹子的一些营养和好处。

解析:

竹子的资料依分类学分类:

全球竹类计有65属1250种,目前台湾竹类可分5属,共计约有170余种。台湾常见的有六大类:桂竹、孟宗竹、刺竹、常枝竹、麻竹、绿竹。

依生长型态分类:

丛生竹 新的竹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所以看起来都会聚在一起,一丛一丛的。 麻竹、绿竹、刺竹、长枝竹、蓬莱竹等。

散生竹 他们长长的地下茎匍匐于地下!新竹子再从这些地下茎冒出来,所以新的竹子会长在老竹子的附近,看起来一枝一枝独立生长。 孟宗竹、桂竹、人面竹、墨竹、唐竹、四方竹、日本红竹等。

附注

竹类属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竹子的分布很广,全球皆有生长,全世界约有65属,1250多种,竹子喜爱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因此,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洲是竹子的生长中,竹类是东方的特产。台湾目前生长约有79种,其中固定种有17种。分布自北到南,从海平面到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皆可见其踪影,竹子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地区。

竹类的生长快速,有的一天之内能长一公尺以上,在仅仅两三个月内便可以完全发育,以后便不再长高或长粗,永远保持这种大小一直到枯死。竹子的生命周期不长,数年之间而已,等到竹子老的时候,就会开花,然后枯死,这样是为了要淘汰老竹子保存留新株,以促进竹林的成长生命力,但是竹子们常常一起开花枯死。

竹子和一般树木有很大的差异。竹子地上部分是由有节的竹秆、竹枝和竹叶组成。竹秆的基部连接着地下茎,地下茎也分节。地下茎的节上的细长的根,称为须根,才是真正的根部。千万不可以以为竹笋是竹子的根喔!

竹子栽培后四年可以砍伐利,因取材容易,质轻而坚,自古以来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从它的杆、枝、叶、箨、鞭根、幼芽,无一不被供作居屋、工具、器物、食物之用,因此,竹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由于竹子材质优雅,制品结实耐用,坐卧舒适而价廉,并有浓厚的乡土意味及民族气息,在生活中则普遍被人类利用。竹制的艺术也随之被保留、创造及延续。

竹子小常识

竹类依根茎不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一、丛生竹:

这类的竹子生于热带,看起来一丛一丛的,因为他们的根茎短而肥厚,新的竹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所以看起来都会聚在一起。在台湾常见的有麻竹、绿竹、刺竹、长枝竹、蓬莱竹等。

二、散生竹:

这类的竹子比较耐寒,看起来是一枝枝长出来的,就像一棵棵树一样,但是他们长长的根茎可是匍匐于地下的喔!新竹子再从这些根冒出来,所以新的竹子会长在老竹子的附近。这类的竹子长得很快,一下子就形成一大片竹林了,像孟宗竹、桂竹、人面竹、墨竹、唐竹、四方竹、日本红竹等。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就有“渭川千亩竹,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说明我国人民自古就注意到竹类的重要经济价值。

竹子全身都是宝,它不仅以其刚强正直和虚怀亮节的风格赢得人们的称颂,还以其优良而广泛的用途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竹类的用途极为广泛,它是建筑和造纸良村,食用和保健佳品,是优良的编织和工艺原料,优秀的生态和绿化树种,其用途几乎涉及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有人统计过竹类的用途不下干种。

一、竹笋营养成分

竹笋是营养丰富同时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用佳品,它色香味俱佳,鲜爽可口,深受欢迎。被誉为“寒士山珍”,有“无笋不成席”之说。

竹笋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无机盐等。人体必须不断从食物中吸取蛋白质,方可维持健康,竹笋中蛋白质较丰富,每100g鲜笋中含1.49~4.04g,平均约2.05g,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蔬菜之一。食物中的蛋白质需分解为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这些氨基酸有的能在体内合成,其中有9种则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因此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最重要因素是其中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及它们的比例。竹笋中含有18种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32%(散生竹)至37.22%(丛生竹)。食物脂肪除供给人体组成成分外,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竹笋中脂肪含量较少,为0.26%~0.94%,但高于常见蔬菜,且脂肪消化率高,所含人体必须脂肪酸也较丰富。总糖含量低于一般蔬菜,平均为2.5%,但其中可溶性糖类所占比例较高,达60%以上。而粗纤维(不能被消化的糖类)含量较低,平均仅0.68%。若粗纤维含量过高,则笋体组织变粗,失去食用价值,在人们还未进入营养化要求以前,粗纤维的多少是评价竹笋质量优劣的主要感观标准(幼嫩与否)。无机元素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成分,其中P、Fe、Ca等矿质盐类是人们重要的碱性食物。竹笋是含P较高的蔬菜种类之一,含量31~92mg/100g,平均60mg;含Fe和Ca很低,平均约0.8mg/100g和12.7mgmg/100g。水分含量的高低是竹笋新鲜度的标志,竹笋水分高达90%或更高。在竹笋贮藏、运输过程中,水分丧失的程度影响到竹笋的新鲜度,从而影响其商品价值。另外,竹笋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一部分直接分解产生热量,一部分合成组织成分和能量贮藏物质。竹笋的热能平均高达10.46万J,其中蛋白质释热4.43万J,脂肪释热1.84万J,糖类释热4.18万J,故以蛋白质供热为主,缺乏脂肪热的竹笋与肉类烹调是一种合理搭配,并且是一种提供蛋白质的好食物(表)。

竹笋的营养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蛋白质含量随笋龄增长而下降,脂肪含量递增,总糖、可溶糖和粗纤维都不断增长,组织老化,食用价值降低。从笋体的顶部到基部,蛋白质和脂肪减少,总糖、粗纤维增加。

二、竹笋开发价值

综合分析众多学者的试验,竹笋作为食品其优点可归纳如下:

1.营养丰富竹笋蛋白质含量高,蛋白氨基酸种类组成合理,是营养丰富的蔬菜类食品之一。

2.无污染和残青竹笋外被坚实的笋壳,周围不洁物质不与可食部分直接接触。竹子多生长在远离污染源的山区,因此竹笋是最清洁的新鲜蔬菜。

3.低脂减肥竹笋脂肪食量低,食用纤维含量较高,在高脂类膳食越来越普遍的今天,竹笋菜肴有利于防止这种膳食给人带来的生理障碍。竹笋的食用纤维对清肠减肥起着重要作用。

4.来源丰富竹笋种类繁多,很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可形成生产规模。生产面积广阔,全国可产竹笋面积在200万ha以上,年产鲜笋125万t以上。目前多数竹林为低产林,稍加培育管理,即可大幅度增产。因此竹笋的来源是极其丰富的。

5.美味佳肴竹笋鲜嫩,肉质松脆,味美可口。悠久的食用历史,为竹笋的烹调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现在竹笋菜肴不仅常见于传统食用国家,而且远及欧美国家,成为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目前竹笋的消耗可归纳为两大方面:鲜销和加工。对于品质优良,产笋期是市场鲜笋紧缺期的竹笋,如毛竹的冬笋、早竹笋、雷竹笋等等,其市价不亚于通常的肉食价格,鲜销比加工的效益要好得多,竹笋多为鲜销。对于产量大,产笋期为市场供笋旺季的竹笋,如毛竹的春笋、石竹笋、刚竹笋等,则主要用于加工。

竹笋生产是一项经济效益较高的经营项目,世界各国都把竹笋当蔬菜食用,许多产竹国

家十分重视发展竹笋生产。目前,中国、日本、东南亚成为世界三大竹笋产区。据调查和估算,中国每年可收购笋干2.4X104t、鲜笋28.8X104t,即平均每公顷收购笋干4kg,鲜笋48kg。我国竹笋生产能力远超过收购量,估计每年可生产竹笋在100~125X104t,即平均160~200kg/(ha·年);丰产材用竹林生产竹材30~35t/(ha·年),竹笋1.5t/(ha·年);丰产笋用竹林产笋20~30t/(ha·年)。合理经营的麻竹林可产笋2.8t/(ha·年),产值800~1000元以上。日本现有笋用竹林近4.9万ha,年产笋15.5X104t,价值1500~2000美元。日本不仅是竹笋罐头的主要生产国,而且是笋罐头的主要进口国,从60年代至今,进口量每年都在迅速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增加幅度大得惊人,1986年比1985年增加14.5%,1987年又比1986年增加65.9%,达到7.3X104t。仅从台湾每年就要进口笋干约4X104t,笋罐头3X104t。另外,我国台湾省竹笋栽培、加工、制罐及出口都已达到高度专业化程度,1975~1979年间平均年产笋量18.8X104t,平均每公顷5300kg,这5年间竹笋产量增加1.13倍,产值增加1.75倍。1979年竹笋产量高达21.5?104t,其中本省鲜食26%,加工输出74%。同时,世界竹笋销售也出现了三大市场,即欧美市场(以销售片装麻笋类罐头和毛竹水煮笋为冬日本市场(以销售整支罐装水煮毛竹笋罐头为主)、东南亚市场(两者兼有)。其中以欧美和日本销售量最大。

三、竹笋保鲜技术

由于竹笋纤维老化速度较快,而发笋李节又比较集中,因此如何防止纤维老化或延 老化时间(即鲜笋保鲜)是生产中急需决 的问题。竹笋保鲜的主要生产意义在于延长加工时化时间(即鲜笋保鲜)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竹笋保鲜的主要生产意义在于延长加工时间或作为长距离运销。目前鲜笋的保鲜(活保鲜)方面尚无较为成熟可供推广的技术,但已有不少学者正在进行专题研究,相信不久在此方面能取得较好进展。

竹笋保鲜的一般方法:

1.减少机械损伤,减弱呼吸作用和病菌侵染。

2.防止失水过多;日本用能使袋内外有一定程度气体交换的尼龙套装鲜笋,效果较好。

3.使用保鲜剂:①活性炭和生石灰;②用0.8%~1.2%的焦亚硫酸钠、0.3%苯甲酸钠、0.3%柠檬酸和0.8%食盐混合处理鲜笋,可保鲜3~5个月;但使用不好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4.沙藏法、封藏法、蒸煮法等多用于冬笋保鲜。

表格见

cache.baidu/c?word=%D6%F1%D7%D3%2C%D3%AA%D1%F8url=%3Alshws%2E2008red%2E/article%2Ephp%3Fworkid%3D36751%26articleid%3D6224b=5a=17user=baidu

介绍一下竹子

竹子是一种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叶呈狭披针形,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竹子枝杆挺拔、修长,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

竹子的象征和代表的品质: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文化寓意

1、竹报平安:竹指竹简,竹报是旧时家信的别称,指平安家信。唐·段成式《酋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2、竹苞松茂:根基象竹那样稳固,枝叶象松树那样繁茂,用作视长寿或宫室落成时的颂词,也比喻家族兴盛。《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茂,日月悠长。”

3、青梅竹马:青梅指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当马骑的竹竿,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的感情。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4、茂林修竹:修是长的意思,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5、势如破竹:形势如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下面就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挡,也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晋书·杜预传》“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

竹子是什么植物?

竹子竹子资料,又名竹,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种类很多,有竹子资料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但竹子是草本植物,而不是竹子资料我们想象中的木本植物。也就是说竹子是草,不是树。

说明

1.首先我们来说竹子的外表,竹子的高度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的,尽管它没有榕树那么大,但它的高度还是足够令人认为它是树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才令人觉得是草,然而,竹子是草!

2.竹子还有很多树木的特点,比如说,竹子是多年生(逐年增长),像草的话,就是一段一段时间不需要长时间的生长;竹子还有木质化,就是它的茎秆像树木一样,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竹子是树。那竹子是树还是草呢?

3.它属于什么,主要还是根据科学来看呀,在生物界、自然界,竹子成为了高大的草!绿绿的草!竹子不像树木那样高大,我们只能说它挺拔纤细(和树木相比),同时竹子没有像其竹子资料他树木那样枝繁叶茂哦,所以竹子应该是草。

4.树木都是有年轮的,这就是根本性的区别,竹子有年轮吗?现在自然界还没有发现呢,所以我们不能将竹子称为树,而是草,高大的草。同时,树木基本都是双叶子植物,但竹子是单子叶植物。

扩展资料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的地上茎木质而中空,它是从竹的地下茎成簇状生出来的。

参考自百度百科竹

竹子的资料

竹子竹子资料的资料依分类学分类:

全球竹类计有65属1250种竹子资料,目前台湾竹类可分5属,共计约有170余种。台湾常见的有六大类:桂竹、孟宗竹、刺竹、常枝竹、麻竹、绿竹。

依生长型态分类:

丛生竹 新的竹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所以看起来都会聚在一起,一丛一丛的。 麻竹、绿竹、刺竹、长枝竹、蓬莱竹等。

散生竹 竹子资料他们长长的地下茎匍匐於地下!新竹子再从这些地下茎冒出来,所以新的竹子会长在老竹子的附近,看起来一枝一枝独立生长。 孟宗竹、桂竹、人面竹、墨竹、唐竹、四方竹、日本红竹等。

附注

竹类属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竹子的分布很广,全球皆有生长,全世界约有65属,1250多种,竹子喜爱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因此,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洲是竹子的生长中,竹类是东方的特产。台湾目前生长约有79种,其中固定种有17种。分布自北到南,从海平面到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皆可见其踪影,竹子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地区。

竹类的生长快速,有的一天之内能长一公尺以上,在仅仅两三个月内便可以完全发育,以后便不再长高或长粗,永远保持这种大小一直到枯死。竹子的生命周期不长,数年之间而已,等到竹子老的时候,就会开花,然后枯死,这样是为竹子资料了要淘汰老竹子保存留新株,以促进竹林的成长生命力,但是竹子们常常一起开花枯死。

竹子和一般树木有很大的差异。竹子地上部分是由有节的竹秆、竹枝和竹叶组成。竹秆的基部连接著地下茎,地下茎也分节。地下茎的节上的细长的根,称为须根,才是真正的根部。千万不可以以为竹笋是竹子的根喔!

竹子栽培后四年可以砍伐利,因取材容易,质轻而坚,自古以来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从它的杆、枝、叶、箨、鞭根、幼芽,无一不被供作居屋、工具、器物、食物之用,因此,竹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由於竹子材质优雅,制品结实耐用,坐卧舒适而价廉,并有浓厚的乡土意味及民族气息,在生活中则普遍被人类利用。竹制的艺术也随之被保留、创造及延续。

竹子小常识

竹类依根茎不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一、丛生竹:

这类的竹子生於热带,看起来一丛一丛的,因为竹子资料他们的根茎短而肥厚,新的竹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所以看起来都会聚在一起。在台湾常见的有麻竹、绿竹、刺竹、长枝竹、蓬莱竹等。

二、散生竹:

这类的竹子比较耐寒,看起来是一枝枝长出来的,就像一棵棵树一样,但是他们长长的根茎可是匍匐於地下的喔!新竹子再从这些根冒出来,所以新的竹子会长在老竹子的附近。这类的竹子长得很快,一下子就形成一大片竹林了,像孟宗竹、桂竹、人面竹、墨竹、唐竹、四方竹、日本红竹等。

竹子的介绍有哪些?

竹子是我国花中四君子之一,它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速度非常快,它的品种繁多,由于它坚韧不拔的品质受到从古至今的赞扬。大部分竹子都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土壤环境中,一般南方的雨季地区更适合生长,竹子的生命力顽强,对土壤也没有什么要求,在大部分土壤环境中都可以生长,但是在湿润疏松的土壤环境中生长的最好。竹子的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既要保持土壤环境湿润的状态,又不能浇水过多,这又会导致竹子出现烂根的现象。刚生长出来的竹笋没有什么耐寒能力,温度低于5度的条件下会导致竹笋停止生长,温度低于零下2度会导致竹笋冻伤,冬天的时候要对竹子幼苗进行保护,一般对于北方种植竹子的时候一般要在春天的时候种植,不然会很麻烦。竹子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蚜虫、甲壳虫等害虫的啃食,我们可以喷洒蚜虫杀手噻虫啉喷雾来对它进行防治。

有关竹子的详细资料

禾本科,竹亚科,用途、特征、习性及种植方法见下:

全世界共有竹种70多属,1000多种,而中国有竹种37属,占世界竹属的50%多,竹种(含变种)500余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2%。而竹种分布排世界第二的日本,只有13个属,230余种,可见,中国竹种具有高度丰富多样性。并且据调查考证,许多竹种为我国特有,其中特有竹属就有10个48个竹种。即酸竹属(Acidosasa)7个种,悬竹属(Ampelocalamus)1个种,巴山竹属(Bashania)4个种,井冈寒竹属(Gelidocalamus)11个种,铁竹属(Ferrocalamus)2个种,薄竹属(Leptocanna)1个种,异枝竹属(Metasasa)1个种,单枝竹属(Monocladus)4个种,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14个种,筇竹属(Qiongzhuea)3个种。

中国竹子多样性及其利用

最高的竹

在斯里兰卡的贝拉迪尼亚植物园里,有几株竹子其高度达30-35米,即为龙竹。在分类学上这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该属约30种以上,均为乔木状竹类,一般高24-30米,幼时常被白色蜡粉,地下走茎(竹鞭)粗短,杆丛生,竹梢常下垂。节间深绿或灰绿色,长约40厘米,直径20-25厘米,锯下一节就能制成一个不算大小的水桶。巨大的竹杆可作建筑用材和引水管。本属大部分种类产于亚洲东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也常见栽培。中国约有10多种,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1999年5月1日在昆明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最高的巨龙竹,它高达40米,竹竿粗30多厘米。

竹类(Bambusoideae)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二)生态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

1.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盘枝叶。

3.实生苗繁殖采收成熟种子,以当年播种为宜,一般毛竹种子在一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

漫话竹子(一)琳琅满目竹世界

竹,属于单子叶植物中禾本科的竹亚科,它形态特殊,非草非木,茎有节且中空,一般呈常绿乔木状或灌木状,早在人类诞生之前,竹子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0多属,1200多种竹子,总面积1400多万公顷。竹子在全球分布广泛,就分布量而言,亚洲居第一位,其它依次是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欧洲境内的竹林都是人工引种而非自然分布。

目前竹子在中国分布广泛,以竹子种植和竹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竹产业蓬勃发展,号称"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的浙江省安吉县依托当地竹业资源的优势,发展竹产业,宏扬竹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张吉新:安吉的竹子开发利用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我查资料看到,远在宋代的时候,安吉的竹子已经是主要的税收来源。到了明代、清代的时候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传统的栽培技术。

安吉的竹林资源很丰富,有7个属49种,总面积有98万亩,占安吉县土地总面积的33.4%,形成了连绵100多公里的竹海。除了大面积的野生竹林外,在安吉竹种园里引种的当地和外来竹子品种达300多种,其中有修长挺拨的毛竹;有黄绿相间的珍贵观赏竹种花毛竹;有形状奇特的龟背竹,看上去酷似一个个乌龟壳相连;紫竹,青青竹叶掩映下,紫色的竹杆几分凝重,几分神秘,安吉人视其为吉祥之物,按当地过去的风俗,嫁女儿一定要选用紫竹来做帐竿;还有产自湖南的斑竹,又称湘妃竹,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直至哭得眼睛流出了鲜血,血泪洒在了江边的竹子上,留下了这斑斑点点的痕迹,一段古老的传说赋予了斑竹浓厚的神话色彩。此外还有像高节竹、茶秆竹、佛肚竹、黄秆京竹、凤尾竹、罗汉竹,真是举不胜举,来到了安吉竹种园,就走进了琳琅满目的竹的世界。

竹种园中的安吉竹子博物馆,内设"竹史"、"竹资源"、"安吉竹业"、"竹萃"等主题展厅,以丰富的馆藏实物和史料汇聚古今中外竹子的精华,展示了竹子庞大的家族体系,竹子与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

张吉新:对于我们安吉人来说,对竹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是长在竹林里,生在竹林里。每天跟竹子打交道,吃穿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竹子,哪一天都离不开竹子。

漫话竹子(二)竹节竹品映风骨

是安吉使我们又认识了不少种类的竹子,或者说是各式各样的竹子,令我们了解了安吉这个江南的竹乡。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著名学者、楚辞专家 文怀沙:在我们国家里面,古典文学传统有一个表现的手段叫缘物寄情,通过物来表达感情。那么就把这个花花草草的性格跟人的世界所追求的真、善、美相结合,然后得到表现。这个竹子在中华民族里我们的诗词里头,它地位很高的,竹子它没有什么香味,如果闻到了(那是)一股清气、清香,去闻它还没有什么香味,但是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丽上了很高的品格。 从《诗经》我们知道《卫风》里头就有歌颂它的诗,就是《淇奥》(篇),那么他在赞美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保卫周王朝的卫武公,他就用竹子来起兴,用竹子的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明一个伟大人格的整个的(形成)过程。

中国的文人里面,在晋朝专门讲清谈的时候有七个了不起的文学家,称之为"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来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又用七个人的文采来附丽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陈子昂就用了极大的热情在歌颂竹子的节,他怎么说的呢?"春木"春天的树木,有荣竭,木本的东西它会有凋谢的时候,也会有它繁荣的时候,但是有一样东西就不同,"此节无凋零",竹子的节它是没有凋零这个概念的;"始愿与金石",我愿意什么呢?这个节与金石同在,金石,金属品的金,石头的石,金石是不会变形的,这个节也不会变形的,"终古保坚贞","终古保坚贞"这个诗是陈子昂,就是(写)"前不见古人"的这位伟大诗人,他对竹子的节的歌颂。

梅兰芳先生,他是属马的,甲午年生的,1894年就是甲午海战那年生的,那一年是抗日的那一年,那么他生的这一年就是抗日的,所以日本占领了上海的时候,他拒绝唱戏,他把胡子留起来,我在他墙上看到一幅画,画的是竹子,写了两句话: "傲骨迎风舞",那么下头就写"虚怀抱竹坚",抱着竹子一个坚贞不屈的样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也可以说是梅兰芳先生他从竹子的性格里想到当时的遭遇而且要学竹子的那种品格。

比方竹子之于盲人很重要,盲人走路他要用竹子的。我就想到我的好朋友,已故的大画家蒋兆和大师,他画人物画很了不起,那么这张画儿画的是旧社会,他通过这张画又有讽刺,又有寄托了他一些痛苦、一种郁闷、寄托他的一种愤懑,这张画画的是一个盲人手上拿一根竹子,盲人走路就靠这个竹子杵着走,画完了以后,他意味深长地题了一首诗,"莫笑吾无目",你不要笑我没有眼睛,"但凭这只竹","人间黑暗地"人间说得是旧社会,这个地方那么黑暗,"有目岂吾如",有眼睛哪里比得上我呢?因为我还有一根竹子在带着我走路,这个里头双关,一个是盲人出来用个竹,那么另外一个说明了画家所追求的那个竹所带他走的那条路,竹走的路是一条高尚的路,就是纹路都是很直的,而且有节,而且是虚心抱竹坚,这样一条路。蒋兆和先生画画的好,这首诗我也没有忘记。

漫话竹子(三)衣食住行竹为伴

文怀沙先生的一席话让我们对竹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走出,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一看竹子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

据专家介绍,在中国人们用竹子制成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特别是在盛产竹子的江南,竹子几乎是最普遍、最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直至今日竹子在中国许多地方人们的生活中依然不可或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此类推,"靠竹吃竹"的说法应该可以成立,而事实也是如此,在那些盛产竹子的地方以竹子种植、竹材输出和竹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竹产业,早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和支柱。

特别是在中国的许多竹乡,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哪一天、哪一样都离不开竹子。用竹子做成的摇车是无数孩童美梦开始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吃着鲜嫩的竹笋与竹林一起长高,学习文化用的也是竹制的笔和纸张,上学背的是竹制的书包。居住有竹楼,使用有竹桌竹椅,过河走竹桥,垂钓用竹竿,至于其它用竹子制成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多得简直无法一一例举。

用竹子编制成衣服和饰物,在中国古已有之。上个世纪末随着人们提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主张,在服装界也出现了一股崇尚自然的设计潮流,竹服饰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度成为了时装领域的一个新的时尚现象,数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服装设计师 阎玉仲:竹子是一个天然的原料,我们怎么样用这种天然的原料来表现服饰文化,我们希望把这种失传的东西逐步地挽救过来,然后结合现代的一些设计要求,按照新的思想意识把这个传统的和现代的融合起来,作为竹服饰文化来讲,怎么样在开发竹子的特性上,把它融在服装设计中间,怎么样能够为服装设计来服务,用它来代替其它的面料,这个就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竹服饰充分利用竹材的天然特性和自然纹理,以对竹材最少的加工,将其最大限度地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之中,创造出了古韵新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服装服饰作品,经过表演台上模特的演绎,让人不禁感叹是那么的别开生面,又是如此的自然天成。

漫话竹子(四)竹影婆娑入画来

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竹子很早便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而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千百年来中国人写竹、画竹,并且把这一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创作过程升华为观照社会与民生、塑造精神与品格的过程。

据现有史料记载,竹子成为绘画题材进入到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最早是在唐朝,像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维就非常喜欢竹子,也喜欢画竹。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寻不到唐代竹画的真迹,但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可以让我们对当时竹画作品水平之高有所了解:"不从根生从意生,不自笋成自笔成,抬头猛看不似画,低头静听你有声"。

学者、画家 李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画竹最早的真迹那是宋代的,其中以著名的画家文同他画竹子为最代表,文同这位画家应该说在中国画竹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画竹的风格影响到以后几百年直到现在人们画竹的风格。

画竹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画家自己的精神的烙印,他的精神的烙印也是时代的烙印。比如清代一位著名的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他号称"扬州八怪"之首,他是一位清官,他非常体恤老百姓的痛苦,所以在他画竹这样的题材中间,也表现出这种思想,有一开很小的册页,这幅画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了,它上面据说只有两三片竹叶,而上面那首诗却恰恰给这两三片竹叶做了最好的诠释,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诉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呢?我在衙门里头休息,听到窗外竹子"沙沙沙沙"响,好像是老百姓在跟我诉苦,可是我芝麻大的小州县吏,我怎么能给他们解决这么多的切身的问题呢?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一点点的疾苦都是连着我的心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太好了,作为郑板桥这样一位有着民本思想的清官,他透过画竹来体会民情的苦难,我觉得实在在历史上是值得书一笔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

竹画虽美,但还要会欣赏。首先要看画中竹子的整体资质和造型,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那是一种剪影美、轮廓美,是一种气势和神韵的美;其次在画界人们更习惯将画竹称作写竹,这是因为在竹画作品中汉字书法的笔趣和妙意随处可见。

李燕:比如画它的竹秆,要表现它的刚中有柔,一般来说要用隶书或者是楷书来画竹杆,大的竹秆,竹节要用隶书来画,那么竹的小枝用行草,行书草书之间的那么一种书法,这样显得很挺拔,而画竹叶一般来说要用楷书,一笔是一笔,笔笔送到家。中国的写意画在画竹这种题材的绘画中间,表现书法笔趣,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书法审美的那样一种观点,你来看画竹,恐怕就难以体会到这一层的它的美学含蕴。

诗言志,画传情,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影响着画家的思想心胸,改变着竹画的风格气质和内涵。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生前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竹画气势恢弘,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竹画作品早已脱离了传统文人画对竹子一枝一叶的描摹和对个人情怀的抒发,而具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深刻的主题。

著名画家崔惠民师从国画大师董寿平,在继承先师艺术精髓的同时,他在竹画创作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个性之路。画案前的崔惠民未曾下笔,已是胸有成竹,画笔落处可谓笔随心行,心随神往,心力所至,一气呵成。所以崔惠民创作的墨竹,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堪称竹画中的上乘之作。

崔惠民:古语有句话"半生画兰,一生画竹"。画竹子"画到生时是熟时",所以作者越不敢下笔,但是画技也好,作者的思想也好就逐步又提高了一个境界。我想我这辈子在竹子上面还是学不完,画不完。 李燕:竹从古到今它的自然生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时代变化,因此画竹也有时代的印迹,有很大的变化。

是的,多少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亲近竹子,赞美竹子,竹子更是成为了中国绘画常画常新的不老题材。

漫话竹子(五)丝竹悦耳绕梁声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中国的许多民族乐器也和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一道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人华侨认识和喜爱,这其中不少用竹子做成的乐器,以其与众不同的造型、优美独特的音色和非凡的表现力,征服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人们,给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凭添了无穷的魅力。

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民乐演奏家佟富功先生擅长演奏竹制的民族乐器,他精通的竹乐不下十余种,近些年来佟先生更是把中国的竹制乐器连同优美的民族音乐作品一道,介绍到了世界不少的国家和地区。佟富功先生现在正在吹奏的乐器是十分古老的笙,也叫芦笙,在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十多个少数民族也拥有这件乐器,不同民族的笙发声原理相近,在外形上也是大同小异。

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演奏家耳 佟富功:这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乐器,大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乐器的名字叫篪。篪看起来很像笛子,但是演奏和制作完全不同,笛子是这样演奏,篪是双手心朝内的演奏方法,中国古代有仕女演奏图这种的历史资料。

口笛,古代称之为"骨哨",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和黄河上游"卡窑"文化遗址都有发现,大约有七千多年历史。口笛能吹奏非常欢快的旋律,特别是能够模仿各种鸟叫的声音。

佟富功:这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叫"龙头弓笛",这个乐器龙头龙尾,是弯弓形的,怡似咱们中国古老的一张弓,弓笛起初流传在四川,在唐代大足石雕的图像启示下研制而成的,弓笛的音色浑厚柔美,古香古色,特别适合演奏古老的乐曲。

这种用竹子做成的乐器叫梆笛,起先是用于为河北梆子作戏曲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一件独奏乐器,梆笛的发音明亮高亢,适合演奏非常欢快的旋律。

佟富功:这就是竹制的"曲笛",曲笛起初为昆曲伴奏,后来也发展成独奏的乐器,曲笛的音色浑厚柔美。

不要认为这件乐器是笛子,请注意它的演奏方法,竖吹的是箫,横吹的才叫笛。箫也称作洞箫,它古色古香的音色,令人过耳难忘。

这是竹制的排箫,传说为尧、舜所造,唐代以后经丝绸之路流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竹制的巴乌,是傣族和苗族的代表乐器,音色浑厚柔美。

佟富功:这就是竹制的"葫芦丝",是傣族傣家的特有风情的乐器,葫芦丝是多管、双管的乐器,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音色非常美丽,听到葫芦丝的声音就仿佛置身在西双版纳。

和您一样,我也被这些竹制乐器所吸引,也因这美妙的乐声而陶醉,其实啊好看而又好听的竹制乐器还有很多……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竹子资料和竹子资料两百字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竹子资料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