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缩叶病_桃缩叶病子囊及子囊孢子

小鼎阳 160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桃缩叶病,以及桃缩叶病子囊及子囊孢子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桃叶皱缩是怎么回事?

桃叶卷曲皱缩是一种病害桃缩叶病,叫桃缩叶病。病菌孢子在桃芽鳞片上或潜入鳞片缝内越冬,次年春季桃树萌芽时侵染嫩芽幼叶引起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严重时也可以为害花、幼果和嫩梢。春季幼叶刚抽出就表现卷曲、皱缩、发红;展叶后程度加剧,叶面凹凸不平,叶厚质脆,呈红褐色。新梢受害呈灰绿色,节间缩短,略肿,叶片丛生,严重桃缩叶病的会使新梢枯死。春末夏初在病部表面长出一层银灰色粉末状物,这是病原菌桃缩叶病的子囊层。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叶片大量早落,削弱树势,不仅影响当年产量,对第二年的产量也有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

此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若早春温暖干旱,发病就轻。一般早熟品种发病重。

桃缩叶病症状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树势早恢复,提高抗病能力以减轻损失。

②及时摘除病梢叶以减少菌源。当初见病叶而尚未出现银灰色粉状物前摘除销毁。

③及早喷药保梢。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注意喷足、喷匀。

桃树的缩叶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桃缩叶病的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花、嫩梢及幼果。桃树发芽后,叶片即开始发病。叶片局部或大部肥厚、皱缩,呈褐绿色后转紫红色,质硬而脆,但叶尖一般不受害。

潮湿时,病部正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囊层。新梢受害呈灰绿色或黄色,节间较短,略显肿粗,叶片丛生,严重时枯死。花和幼果受害后花器畸形,果面龟裂,多半脱落。

桃缩叶病是什么?

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症状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桃缩叶病,间或为害嫩梢和幼果。春季嫩叶刚从芽鳞抽出即显现症状桃缩叶病,叶卷曲变形桃缩叶病,带红色。随叶片逐渐展开,症状愈益明显。病叶局部肿大肥厚,皱缩扭曲,起初呈灰绿色,后变红色或紫红色,发病严重时树叶大部变形,枝梢枯死。春末夏初,叶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孢子和芽生孢子。病叶渐变褐至深褐色,干枯脱落。落叶后,腋芽常萌发抽生新叶,新叶不再受害。

嫩梢染病呈灰绿至黄绿色,节间较短,略显肿粗。病枝上簇生卷缩的病叶,受害严重时全枝枯死。幼果发病果面出现黄或红色病斑,微隆起,随着果实长大,病斑变褐色,龟裂,病果常早期脱落。

病原菌(图1-44)

图1-44 桃缩叶病病菌子囊层

桃缩叶病菌桃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子囊裸露无包被,排列成层,生于叶片角质层下。子囊圆筒形,上宽下窄,顶端扁平,无色,16.2—40.5×5.4—8.1μm,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下部有脚胞,圆筒形,无色,7—10.8×2.7—5.4μm。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圆形,1.9—5.4μm。子囊孢子能在子囊内或子囊外以芽生方式产生芽生孢子。芽生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前者能直接芽生,后者具休眠性,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病菌芽殖最适温度20℃,最低10℃,最高26—30℃。侵染最适温度10—16℃。厚壁芽生孢子耐寒,在果园中可存活1年以上。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孢子和芽生孢子在树皮和新芽鳞片上越夏,在地面也可生存。当温度适宜时继续芽殖。芽生孢子在树皮和鳞片上或潜藏在鳞片缝内越冬,到翌年桃树绽芽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叶片或经气孔侵入嫩叶,进行初侵染。在展叶前由叶背侵入,展叶后也可从叶面侵入。在适宜条件下偶尔发生再侵染,但为害不明显。侵入后,菌丝在表皮细胞下及栅栏组织的细胞间隙蔓延,刺激中层细胞大量分裂,细胞壁加厚,致使病叶肥厚皱缩变色。

此病在早春展叶后开始发生,4—5月继续发展,6月以后渐趋停息。低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桃芽膨大及展叶期如连续降雨,湿度较高,气温在10—16℃上下,发病往往较重。温度升至21℃以上,发病减轻。春季低温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较重,早春温暖干旱则发病较轻。

一般早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品种较轻。桃缩叶病除侵害桃树外,还侵害油桃、扁桃、蟠桃。

防治方法

1.喷药铲除越冬病菌

春季桃芽膨大而尚未绽芽时周密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式波尔多液,铲除越冬孢子,消灭初侵染源,如喷药及时周到,可完全防止此病发生。

2.摘除病叶

发现病叶,在形成子囊层前摘除烧毁。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桃缩叶病和桃缩叶病子囊及子囊孢子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桃缩叶病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