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蕨_火焰鸟巢蕨

小鼎阳 123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巢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火焰鸟巢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巢蕨的生长习性

巢蕨孢子叶簇呈鸟巢状,叶色终年碧绿光亮,为著名的附生性观叶植物,常用来制作吊盆观赏,作为宾馆、庭院的装饰,在南方庭院中,常悬挂室外棚架和林下。其同种的变异品种有皱叶巢蕨。附生或生于岩石上。根状茎粗短,直立,木质,深褐色。叶簇生,灰绿色,叶片为阔披针形,长95~115cm,中部最宽处15cm,全缘并有软骨质的边,叶纸质,两面均光滑。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小脉上侧边,囊群盖线形,淡棕色,厚膜质,全缘,宿存。巢蕨为中型附生蕨,株形呈漏斗状或鸟巢状,株高60-1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柄粗壮而密生大团状须根,能吸收大量水分。叶簇生状排列于根状茎顶部,中空如巢形结构,能收集落叶革质叶阔披针形,长100厘米左右,中部宽15厘米,两面滑润,叶脉两面稍隆起。孢子囊群长条形,生于叶背侧脉上侧达叶片的巢蕨为较大型的阴生它株型丰满、叶色葱绿光亮,潇洒大方,野味浓郁,喜温暖多湿的荫蔽,只需少量光照就能生长良好,可长年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培养。培养鸟巢蕨切忌烈日照射,否则叶色变劣,影响观赏价值。在春秋季节可短期放在室外大树荫下有利其生长,促使叶片更富有光 泽。生长季节要充分浇水,冬季室温低时,需保持盆土稍湿润为好。夏季除应大量浇水外,还需每天喷洒叶面2-3次,防止叶缘干枯生长旺期,一般每2-3周需施1次氮钾混合的薄肥,促使新叶生长。冬季温度如能保持在15℃,能使巢蕨继续生长。巢蕨每隔1年需换盆1次,盆土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蛭石为主,并掺入少量河沙,另加少量匀配制。花盆宜用多孔的泥盆或多孔的塑料筐作容器,盆底先填入碎瓦片,上面再装入蕨根、树皮屑、苔藓,然后再将巢蕨的根栽植在盆中,这样长势会更加旺盛。

喜温暖、阴湿,不耐寒,宜疏松、排水及保水皆好的土壤。

鸟巢蕨的特征是什么?

鸟巢蕨又名巢蕨、山苏花等。为铁角蕨科多年生常绿附生性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叶丛生于根状茎顶端,形似鸟巢。革质叶片披针形,两面亮绿色。

性喜温暖多湿的荫蔽环境。只需少量光照就能生长良好,可常年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培养。

鸟巢蕨

鸟巢蕨具有什么外形特征?

鸟巢蕨,又称巢蕨、山苏花、王冠蕨等,铁角蕨科。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植株漏斗状或鸟巢状,高100~120厘米,附生于热带雨林的树干上或岩石上。叶片宽披针形,长100厘米左右,宽9~15厘米,丛生于短根状茎的顶端,中空如鸟巢。叶的两面均亮绿色,有光泽。孢子囊群狭条形,生于侧脉上侧。

喜温暖阴湿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0~22℃。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

常见栽培的种和变种有:

皱叶鸟巢蕨,一般只有30~50厘米高,叶片较原种短,有波状皱纹。是一个可贵的适于盆栽的变种,可供家庭室内栽培观赏。

矮生鸟巢蕨,为一园艺品种。叶片较原种短,嫩绿色有光泽,株形美丽,是极好的中小型盆栽观赏蕨。我国大中城市已开始栽培,适合家庭室内养殖。

狭基鸟巢蕨,株高40~50厘米,叶片狭长,倒披针形,近肉质,上部宽约5厘米,自中部往下明显变狭,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生于石灰岩峭壁及山沟雨林中的树干上。

用分株法繁殖。4月中旬,选健壮植株,从基部分成数块,使每块都具有部分叶片、根状茎和根。剪去叶片的1/3~1/2,分别盆栽,放在20℃以上、半阴、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盆内不可太湿,否则容易腐烂。待新叶片生出后,便可恢复原来的形状。

栽培鸟巢蕨要选用盆壁盆底多孔的花盆或多孔的塑料筐作容器。要用蕨根、树蕨块、树皮块、苔藓和碎砖块作盆栽基质。使用前要用水将基质浸透,否则上盆后浇水不易使其饱含水分,必将影响植株的恢复和生长。如在温室中,也可直接栽种在假树或木段上。

北方地区常年室内盆栽,春、夏、秋三季要遮去阳光50%左右。光线弱,叶片薄而宽,色鲜绿;光过强,叶片发黄,生长受阻。要经常保持基质的潮湿和空气的湿度,干旱季节要向植株及其周围喷雾。生长季节隔一周施用稀薄液肥一次。冬季夜间温度应在15℃以上,白天应在20℃以上。温度低,停止生长。

鸟巢蕨为大型观叶植物,可悬挂在温室、荫棚及室内花园中,极富热带情趣,小型品种家庭可用来布置客厅和书房。

图6-61 鸟巢蕨

巢蕨是什么植物

巢蕨是孢子植物中的蕨类植物。是铁角蕨科、铁角蕨属中型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1.2米。根状茎木质粗短直立,鳞片蓬松,线形,先端纤维状并卷曲,边缘有几条卷曲的长纤毛,膜质,叶簇生;浅禾秆色,木质,上面有阔纵沟,表面平滑而不皱缩,叶片阔披针形,叶边全缘并有软骨质的狭边,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孢子囊群线形,叶片下部通常不育;囊群盖线形,宿存。

巢蕨的作用用途

全草:苦,温。活血散瘀,强筋骨。用于跌打损伤,骨节疼痛,阳痿。

【药 名】:巢蕨

【拼 音】:CHAOJUE

【来 源】:为蕨类植物药铁角蕨科植物巢蕨的全草。

【功 效】:强壮筋骨、活血祛瘀。

【主 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血瘀、头痛、血淋、阳痿、淋病。

【性味归经】:苦,温,肾、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山苏花、七星剑(广西)、雀巢蕨、铁蚂蝗、尖刀如意散(云南)、老鹰七(贵州)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拉丁名】:巢蕨 Neottopteris nidus (L.)J.Smith

【考 证】: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科名:铁角蕨科适宜地区:|西南地区产地分布: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岛、云南南部和台湾热带雨林中均有分布。生长习性:喜温暖阴湿环境,常成大丛附生在大树分枝上或石岩上。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0至22,冬季温度不低于5。生长类型:|草本类|蕨类植物形态特征:叶辐射状环生于根状短茎周围,中空如鸟巢,故名。植株高100至120厘米。叶阔披针形,革质,两面滑润,锐尖头或渐尖头,向基部渐狭而长下延,全缘。有软骨质的边,干后略反卷,叶脉两面稍隆起。观赏特性:观叶巢蕨叶片密集,碧绿光亮,为著名的附生性观叶植物。繁殖培育: 巢蕨的繁殖一般用分株法。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巢蕨和火焰鸟巢蕨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巢蕨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