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_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小鼎阳 139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厚朴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大全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大全,紫苏梗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紫苏的功效一是解表散寒,可用于风寒感、风寒气滞胸脘满闷恶心。以下了解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大全。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1

紫苏梗是一种常用中药,民间多用紫苏梗煮水来煮鸡蛋,孕妇食用后可以安胎气。那紫苏梗还有什么其他功效呢?

1、关于治疗感冒

在中药房中有紫苏、苏叶、苏梗三个品种。紫苏是苏叶、苏梗的混合物。

本品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属辛温解表药。对冬春季和夏季感冒之轻症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临床除发热外,还有恶心、腹痛、腹泻的症状,冬春季与麻黄、黄芩等同用。夏季与薄荷、佩兰等同用。但其解表药力不是很强,只有弱的解热作用,发热病人退热是不够的,可作配伍药使用。

2、关于治疗胃肠炎和解蟹毒

本品对于轻的胃肠道炎症,有胃不舒、恶心,轻的腹痛、腹泻,尤其是夏天多食生冷食品而引起的,在二陈汤中加苏梗、生姜等是有效的。紫苏有调节胃肠功能,而其抗菌消炎作用不是很强,可在复方中使用。

在使用苦寒或甘寒中药,胃不舒时,可加入紫苏或苏梗以和胃,在化疗后胃不舒轻症时,在二陈汤中可再加入紫苏或苏梗,既和胃又增效。

3、关于止血和抗凝

《本草纲目》记载:“紫苏,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人血分……同当归、川芎则和血散血。”附方中有一方用紫苏煎服治疗诸失血病;有二方用紫苏外敷治疗局部损伤出血。药理研究已证实紫苏有止血作用和抗凝血作用。这种双重性作用会影响临床使用,因此,紫苏内服一般都不用于治疗血分疾病。在中医伤科的外敷复方中,可能是用紫苏的。

4、其他

苏梗常用于治疗妊娠反应恶心、呕吐;紫苏能引起光敏感,可治疗白癜风和银屑病;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炎症,古代有用于治疗乳痈肿痛的验方中.可能与其消炎作用有关。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2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理气,解郁,止痛,安胎;用于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症。

紫苏梗主治

现代药理研究,紫苏梗具有解热,抗菌等作用。 临床上选方可用于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水肿等。

紫苏梗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类成分,如紫苏醛、紫苏醇、薄荷丁香油酚等,还含有精氨酸、矢车菊苣等。

紫苏梗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5~8g,水煎服。

紫苏梗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3

紫苏梗,顾名思义,就是植物紫苏的干燥根茎部分,别看紫苏梗只是像木头一样的东西,它的.作用可不小,既可以用来煮汤的时候增加香味,提升汤的营养,也可以用来做成药材,治疗多种疾病,最主要是用于安胎,预防流产,因此非常适合孕妇食用。

1、理气宽中

紫苏梗有理气宽中的作用,《本草崇原》提到: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可以用于治疗胸膈痞闷。

2、止痛

紫苏梗辛、温,归脾经,有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胃脘疼痛,嗳气呕吐有很好的作用。

3、安胎

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有安胎的功效(《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对于治疗胎动不安有很好的作用。

4、预防流产

紫苏梗注射液腹腔注射,使鼠子宫内膜碳酸酐酶的活性剂量相关性增加,作用与孕酮相似,其治疗先兆流产反安胎的机制也与孕酮相同。紫苏也能使小鼠子宫内膜增厚,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

5、其他作用

野紫苏梗中的成分中还能够体外抑制裂环加敏活性。

6、食用方法

两包板栗炖在鸡肉里,最后再放上紫苏梗,紫苏梗提鲜增香水平一流,连板栗里都满是紫苏的鲜香味。

主料:

板栗250g,鸡肉500g,紫苏20g

辅料:

油适量,盐适量,糖适量,味极鲜适量,花雕酒适量

葱15g,红萝卜1根,柱侯酱适量,姜15g

做法:

1、准备食材。

2、红萝卜切滚刀块,紫苏切粗丝,葱切段,姜切大厚片。

3、鸡肉切大块,加入适量的柱侯酱,味极鲜,糖,盐腌制。

4、烧热锅,放油,把鸡肉放入煎至金黄。

5、放入姜葱,沿锅边蘸洒花雕酒增香去腥气。

6、接着放入板栗一起翻炒。

7、加入适量的开水,放入红萝卜块。当锅内煮滚后,加入适量的盐,糖,味极鲜调下味,注意用量,切不可放过量了。

8、烧制15分钟左右后,红萝卜与板栗已经完全成熟时,开大火收汁,汁收的差不多时,放入紫苏梗。

翻炒均匀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可以把它们转入砂锅中,烧滚后上桌,这样吃起来热乎乎地很是过瘾哦。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紫苏梗就是紫苏的根茎部分,紫苏梗是一种中药材,紫苏梗中含有的消炎物质,可以很好的改善肠胃炎,下面来详细了解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1

【中药名】紫苏梗 zisugeng

【别名】紫苏茎、苏梗、紫苏杆、苏茎、紫苏草、紫苏枝茎。

【英文名】Perillae Caulis。

【药用部位】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0.3~1.5米。茎直立,绿色或紫色,密被长柔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宽卵形;叶柄长3~7厘米。轮伞花序,具2花,排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密被长柔毛;

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结果时增长至12毫米,萼齿5,上唇3齿,下唇2齿;花冠白色至紫红色,喉部斜钟形,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

雄蕊4枚,2强,药室2,花丝扁平;子房全4裂,花柱基底着生,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膨大呈指状。小坚果近球形,直径1.5~2毫米,表面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棕色网状花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紫苏为栽培品,我国广泛种植。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

切片厚2~5毫米,常呈斜长方形,木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煎汤内服。用治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暖气呕吐、胎动不安。

【药理研究】药理实验表明,具孕激素样作用,与孕酮一样能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长。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紫苏醛、1-柠檬烯、α-蒎烯及β-蒎烯、β-丁香烯、α-香柑油烯及芳樟醇等。还含紫苏酮、异白苏烯酮、白苏烯酮、紫苏烯、精氨酸、枯酸、紫苏苷及亚麻酸等。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配伍药方】①治伤寒及温病瘥后,起早及饮食多,致劳复:紫苏茎叶(锉)一两,生姜(切)半两,豉一二合。上三味,用水二盏半,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前温服,日二服。(《普济方》紫苏饮)

②治上气暴咳:紫苏茎叶二升,大豆一升。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大豆,次下紫苏,煮取一升五合。分为三服,昼二夜一。(《外台》)

③治孕妇胎气不和,胸闷恶心:苏梗、半夏各9克,生姜3片,陈皮5克。水煎服。[《中医中药与临床研究》1986,(3):47]

④治脚气,上气不止:紫苏茎叶三分(两),白前一两,桑根白皮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⑤治吐血,衄血:白茅三钱,紫苏茎叶二钱。上散。新汲水一碗,煎七分,乘热调生蒲黄二钱,旋服。仍以大蒜两颗煨熟,捶扁,贴敷两脚心,少倾,自觉胸中有蒜气,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两掌心。(《直指方》茅苏汤)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2

1、理气宽中

紫苏梗有理气宽中的作用,《本草崇原》提到: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可以用于治疗胸膈痞闷。

2、止痛

紫苏梗辛、温,归脾经,有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胃脘疼痛,嗳气呕吐有很好的作用。

3、安胎

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有安胎的功效(《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对于治疗胎动不安有很好的作用。

4、预防流产

紫苏梗注射液腹腔注射,使鼠子宫内膜碳酸酐酶的活性剂量相关性增加,作用与孕酮相似,其治疗先兆流产反安胎的.机制也与孕酮相同。紫苏也能使小鼠子宫内膜增厚,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

5、其他作用

野紫苏梗中的成分中还能够体外抑制裂环加敏活性。

6、食用方法

两包板栗炖在鸡肉里,最后再放上紫苏梗,紫苏梗提鲜增香水平一流,连板栗里都满是紫苏的鲜香味。

主料:

板栗250g,鸡肉500g,紫苏20g

辅料:

油适量,盐适量,糖适量,味极鲜适量,花雕酒适量

葱15g,红萝卜1根,柱侯酱适量,姜15g

做法:

1、准备食材。

2、红萝卜切滚刀块,紫苏切粗丝,葱切段,姜切大厚片。

3、鸡肉切大块,加入适量的柱侯酱,味极鲜,糖,盐腌制。

4、烧热锅,放油,把鸡肉放入煎至金黄。

5、放入姜葱,沿锅边蘸洒花雕酒增香去腥气。

6、接着放入板栗一起翻炒。

7、加入适量的开水,放入红萝卜块。当锅内煮滚后,加入适量的盐,糖,味极鲜调下味,注意用量,切不可放过量了。

8、烧制15分钟左右后,红萝卜与板栗已经完全成熟时,开大火收汁,汁收的差不多时,放入紫苏梗。

翻炒均匀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可以把它们转入砂锅中,烧滚后上桌,这样吃起来热乎乎地很是过瘾哦。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3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梗的药用价值

1、行气和胃

紫苏梗入药以后,具有行气和胃的重要功效,它能理气宽中,也能消除腹胀,更能和胃止吐,平时人们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以及消化不良等多种不良症状时,都能服用紫苏梗,服用以后能让身体出现的不良症状很快减轻。

2、理气安胎

紫苏梗还是适合孕妇食用的中药材,它具有出色安胎作用,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出现妊娠胎气上逆,或者胎动不安,以及孕吐严重等不良症状时,都能及时服用紫苏梗,可以直接用它煮水喝,孕妇在服用以后,能让孕期出现的胎动不安和孕吐很快减轻或者消失。

3、解毒

解毒也是紫苏梗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多种天然解毒成分,平时人们吃鱼或者螃蟹,出现食物中毒引发腹痛腹泻时,及时用紫苏梗煎汤和,就能快速解毒,如果能把它与生姜和陈皮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则能让它的解毒功效更加出色。

紫苏梗的药用价值

1、治疗伤寒胸闷

紫苏梗入药以后,对人类的伤寒胸闷有良好治疗作用,在治疗时需要把紫苏梗一两,陈皮一两以及赤茯苓一两和大腹皮半两、半夏半两放在一起煎汤喝,煎好以后需要去掉药渣趁热服用,能让伤寒以及伤寒引起的胸闷很快减轻。

2、治疗身体水肿

紫苏梗入药以后还能利水消肿,它对人类出现了身体水肿,有出色治疗作用,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取紫苏梗八钱加入大蒜根三钱再加入老姜皮五钱,最后放入冬瓜皮五钱,把它们一起入锅加清水煎制成汤,直接服用能让水肿很快消退。

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核心功效

治疗风寒感冒、消炎杀菌、安胎

苏梗的简介

苏梗是紫苏的根茎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采摘之后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经过晒干处理,即可做成中药。苏梗的功效极大,可以降火、治疗感冒。苏梗不仅是一种中药材,也可以用来做菜吃,用苏梗煮鸡蛋,可以增强人的食欲,特别适合身体消瘦的人吃。

功效作用

1、治疗风寒感冒,苏梗可以解表散寒,多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同时,感冒时有咳嗽气喘症状的患者,也可以用苏梗治疗。若是风寒感冒导致恶寒、发热,可以用苏梗和生姜同用。若是感冒导致气滞,可以用苏梗和香附、陈皮等药材一同使用。

2、消炎杀菌,苏梗还是一种能消炎的中药材,它含有多种天然消炎成分,能消除胃肠道中的多种致病菌和病毒,对人类的胃肠炎有明显预防和缓解作用,特别是夏天人们出现腹痛腹泻或者呕吐时,直接用苏梗煮水喝就能让症状尽快好转。

3、安胎,对于怀孕的妇女来说,孕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让子宫内膜的腺体不断增长,有利于胎儿的发育。若是孕酮过低,容易导致流产。而苏梗其实也可以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增长,有行气安胎的功效。一般医生常用苏梗和砂仁、陈皮同用来保胎。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气虚阴虚者、脾胃虚寒者。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苏梗陈皮泡茶:将苏梗、陈皮、生姜剪碎,与红茶共以沸水焖泡10分钟,或加水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可冲泡2~3次。

紫苏梗和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和紫苏梗都是紫苏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顾名思义,紫苏梗是紫苏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的茎,紫苏叶顾名思义是紫苏的叶子。两者当然有所不一样。下面由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我为大家介绍紫苏梗和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你。

紫苏梗功效与作用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2、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3、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4、由于紫苏具有发汗和松弛的效果,当患上风寒感冒、咳嗽、疼痛时,喝上一杯暖乎乎的紫苏茶能有效缓解症状;当感到有压力、身心疲惫时,冲泡一杯紫苏茶,它特殊的香味能让人轻松、镇静。这种特殊的香味其实来源于紫苏醛,它与紫苏油都有补充血液营养、提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可以减轻贫血,让身体恢复活力。

5、紫苏茶-抗海鲜过敏 解表散寒,治疗感冒,解鱼蟹毒

6、紫苏还能减轻胸腹胀满的症状,亦能治疗牙周炎、抑制花粉过敏症。

紫苏叶功效与作用

1、紫苏叶味辛、性温,可理气、和营。人们常将紫苏叶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病症,常配以伍杏仁、前胡等服用,如杏苏散,疗效极佳。若是兼有气滞胸闷者,则可配以伍香附、陈皮等服用,如苏散。

2、紫苏叶具行气宽中,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等症,有和胃止呕的神奇功效。偏寒者,每次服用紫苏叶可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则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则常与半夏、厚朴同用,效果皆是极佳的。

3、紫苏叶可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服用后可达到止呕、安胎的效果。此外,紫苏叶还可解毒,用于缓解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

紫苏茶里含有大量草酸,所以紫苏茶不宜过多长期饮用,容易上火又气虚体弱者也不宜饮用。

孕妇可以吃紫苏,解毒安胎、减轻贫血.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紫苏梗对人体的健康作用还是很大的,在与其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他中药搭配起来食用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当然,紫苏梗也有其不适用的地方,所以孕妇在食用的时候应当看清楚,其实孕妇在食用任何药物的时候都应该谨慎才是。

紫苏梗和紫苏叶的区别

一、紫苏:是中药中的辛温解表药。

处方用名:紫苏、苏叶、紫苏叶。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药物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开宣肺气,发表解寒,虽发汗作用次于麻黄,但不甚燥烈,为风寒感冒常用之品。兼有气喘咳嗽者用之为佳。

2、胸闷呕吐,妊娠恶阻:本品善行脾胃气滞,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之效。

3、鱼蟹中都,吐泻腹痛:本品行气宽中,解鱼蟹毒,所以可用治鱼蟹中毒所引起的吐泻腹痛等症。

二.苏梗:为紫苏或同属植物白苏的茎。

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

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区别:

1、苏梗能行气和中,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用于胸胁痞闷,腹胁胀痛,妊娠呕恶,胎动不安等症。

2、紫苏发散风寒,而力逊于麻黄、桂枝,故适用于外感风寒之轻症。

3、苏叶与苏梗皆辛温之品,前者散寒解表、理气和中,而后者仅能行气和中安胎。

猜你喜欢:

1. 艾叶和紫苏叶有哪些区别

2. 紫苏怎么做才好吃

3. 紫苏食用方法

4. 紫苏叶的吃法

5.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

中草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梗

(《本草蒙筌》)

【异名】紫苏茎(《雷公炮炙论》),苏梗(《药品化义》),紫苏杆(《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茎。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采集】秋未,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叶片及果实,晒干。或在夏末采收苏叶时,切下粗梗晒干。前者称为"老苏梗",后者称为"嫩苏梗"。

【药材】老苏梗:呈方柱形,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对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或果实。质硬体轻,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嫩苏梗: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髓部较大。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

产湖北、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同属植物白苏的茎(白苏梗)在江苏、四川等地与紫苏梗同等使用,并通称为苏梗。参见"白苏梗"条。

【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甘,微温。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甘微辛,性微温。"

③《本草崇原》:"气味辛,平。"

【归经】《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①《本草图经》:"宣通风毒。"

②《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

③《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

④《本草崇原》:"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⑤《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选方】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②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名家论述】①《药品化义》:"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胀满。"

②《侣山堂类辩》:"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

提醒您:紫苏梗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紫苏梗的功效作用

紫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那么你知道紫苏梗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紫苏梗的功效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紫苏梗的药材类别

藤木类

紫苏梗的性味

辛甘,微温。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甘微辛,性微温。

③《本草崇原》:气味辛,平。

紫苏梗的归经

归脾;胃;肺经。

①《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紫苏梗的入药部分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或野紫苏的茎。

紫苏梗的产地和分布

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紫苏梗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紫苏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①《本草图经》:宣通风毒。

②《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

③《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

④《本草崇原》: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⑤《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紫苏梗的附方

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②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关于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和厚朴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