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龙胆草的图片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龙胆草的图片和茜草的图片的区别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龙胆草的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龙胆草,中药名。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株高30-1500px,茎直立,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部叶小,中上部叶卵形至披针形,叶基圆而联合报于茎节上。花单生茎顶,广漏斗形,深蓝色,花期8-9月。
山上野生草药图片大全
1、虎耳草
虎耳草,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
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2、马鞭草
马鞭草又叫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凤颈草、紫顶龙芽草、野荆芥。全草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根和茎种含水苏糖,叶种含腺苷和B—胡萝卜素。药性:味苦,性寒,归肝、脾经。
3、马齿苋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4、千日红
千日红为苋科植物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 L.)的花序或全草。
夏、秋采摘花序或拔取全株,鲜用或晒干。分布于全国各地。味甘、微咸,性平。归肺、肝经。具有止咳平喘,清肝明目,解毒的作用。
主治咳嗽,哮喘,百日咳,小儿夜啼,目赤肿痛,肝热头晕,头痛,痢疾,疮疖等病症。
5、龙胆草
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
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龙胆草的功效与作用_龙胆草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草药与专区,为您详细介绍与的药用价值、的副作用等,要更多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中草药龙胆草目录(可点击哦): 龙胆草简介 龙胆草的与作用 龙胆草的药用价值 龙胆草的 龙胆草的副作用 龙胆草医书记载
龙胆草简介
龙胆草,中药名,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龙胆草高1-2尺。叶对生,下部叶2——3对很小,呈现鳞片状,中部和上部叶披针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有三条明显叶脉,无叶柄。花生于枝梢或近梢的叶腋间,开蓝色筒状钟形花。果实长椭圆形稍扁,成熟后二瓣开裂,种子多数,很小。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根,淡黄棕色或淡黄色。
龙胆草的与作用
1、清热燥湿
治疗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
2、泻肝胆火
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毒性肝炎等引起的黄疸,口苦,目赤,耳聋,胁痛。
3、祛火定风
治疗因发烧引起的惊风抽搐。
4、利水消湿
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湿热上亢等症。
5、驱虫消食
治疗小儿疳积,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龙胆草的药用价值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1、治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2、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龙胆泻肝汤)
3、治雀盲夜不见物:龙胆草一两,黄连一两。二味为细末,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履巉巖本草》)
4、治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黄连(浸汁)一匙,和点之。(《世医得效方》)
5、治眼中漏脓:龙胆草,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飞鸿集》)
6、治谷疸,食毕头旋,心佛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牛胆丸如捂子,以生麦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7、治咽喉肿痛:龙胆草一把,捣汁,汩嗽服之。(《本草汇言》)
8、冶卒下血不止:草龙胆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验方》)
9、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并宜服之:龙胆不以多少,焙乾,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空心临卧。(《杨氏家藏方》龙胆汤)
10、治肾囊风瘙痒或破,流水,又名绣球风:苦龙胆草、经霜桃叶、蜂房、藜芦、千张纸。共捣细末,芝麻油调搽。(《滇南本草》)
龙胆草的
1、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萎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龙胆草6g,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亦可用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火除湿,为君药。
2、龙胆散
《太平圣惠方》治劳黄,额上汗出,手足中热,四肢烦疼,薄暮寒热,小便自利等证。龙胆草0.6克,麦冬、甘草、柴胡、麻、犀角各1克,牡蛎30克。上7味为散,水煎,入生地黄汁0.5合,温服。方中龙胆草配伍诸药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之功。
3、单味研末
单味研末,煎汤服,或开水送服,治肝火上冲所致的鼻衄。
龙胆草的副作用
1、用量过大
龙胆草对胃肠道有轻度 *** 作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大剂量服用则妨碍消化,并可出现头痛、面红、头晕、心率减慢。
2、药不对证
龙胆草为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使用不当即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龙胆草有利胆作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胆石症。这种疗程一般较长,用龙胆草长期清泻,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神倦。此则为苦寒的龙胆草伤及正气的不良反应。
另外,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勿空腹服用。
龙胆草医书记载
1、《医学启源》:以柴胡为主,草龙胆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
2、《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3、《本草经疏》:草龙胆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
4、《本草正》: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凡肝肾有余之火,皆其所宜。
5、《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6、《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以上就是一些龙胆草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龙胆草】、【】、【龙胆草图片】、【龙胆草的】、【】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紫色小花,白天开放,晚上合拢,。附图片。
龙胆花
图片;word=%C1%FA%B5%A8%BB%A8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m=hao123
别名:龙胆草、胆草、草龙胆、山龙胆、陵游、草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四叶胆、水龙胆。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肝定惊。
主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谁知道这种蓝色的花叫什么名字???
龙胆花
别名:龙胆草、胆草、草龙胆、山龙胆、陵游、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四叶胆、水龙胆。
二名法: Elephantopus scaber
界: 植物界
门: 种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龙胆目
科: 龙胆科
属: 龙胆属
龙胆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喜欢看忧伤时的你。龙胆,因为它的根像龙胆一样的苦,所以才有这样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味苦的原因才有了这种花语呢?因为苦就会忧伤嘛。不苦何来忧伤呢?但是,现实中的龙胆花却是很漂亮的。在悬崖上,数不清的龙胆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爬满了山坡上、草丛间、石岩缝中…… 在发达的根系上抽出嫩芽,发出细茎,一对对叶子冒出展开,把山崖染得格外漂亮。龙胆花长在远离喧嚣市镇,空气清纯的世界中,它本身似乎也显得那么高洁,一尘不染。那独有的蓝色,分明就是燃烧不熄的人,给人们带来一股深深的暖意;分明就是放荡不羁的精灵的召唤,给人们送去一种启迪,一种感悟。
关于龙胆草的图片和龙胆草的图片和茜草的图片的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龙胆草的图片
评论列表